夏先生 18914047603(微信同号)
News
人才认定,人才服务,人才业务申报等相关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​四川南充:人才发展联盟赋能乡村振兴

​四川南充:人才发展联盟赋能乡村振兴

日期:2024/4/6 15:13:09 访问:27 作者:涵邦网络

四川南充:人才发展联盟赋能乡村振兴


四川省南充市委组织部


近年来,四川省南充市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农村普遍存在优秀人才引不进、现有人才留不住、本土人才用不好、专家人才下不去等问题,整合各方人才资源组建“1+17”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,吸纳各类人才1.2万余名,建立了一支“永远找得到”的联盟人才队伍、培育出一支“永远带不走”的本土人才队伍,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。


01

聚焦专家人才下不去,建立健全联盟组织联动体系


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然而,广大乡村还存在人力资源“空心化”、产业发展“粗放化”等问题。


南充市找准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契合点,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,将农业产业、教育卫生、文化旅游、乡村建设等领域急需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聚合起来,推动各类人才下沉乡村一线,有效破解了技术人才服务乡村发展“无渠道”、乡村发展寻求技术支持“无门路”的现实困境,实现双方供需平衡、互惠共赢。


“组织化”推动。制定出台《关于组建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的实施方案》,在市委组织部设置总联盟秘书处,在农业、文旅、教育、卫生等17个部门(单位)设置分联盟秘书处,制定“1+17”总联盟和分联盟运行章程,形成上下一体、协同联动、统一调度工作格局。


“公益化”帮扶。制定出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15条措施,对在联盟活动中受到表彰奖励的专家人才,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晋升、培训研修、项目申报,着力提升入盟人才开展公益性人才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。全市累计摸排各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才6100余名,动员热心公益的科研院所专家、律师协会专业律师等2600余名、招募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等本土人才3300余名,纳入专家人才库统一管理。


“市场化”运行。针对体制外人才,支持市内园区、企业、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其签订服务合同,鼓励低偿或无偿约定服务报酬;针对体制内人才,符合条件的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,可按规定离岗创新创业、兼职创新或在职领办创办企业,以市场无形之手推动联盟健康运行、良性发展。


02

聚焦供需对接联不紧,建立健全联盟工作运行体系


乡村一线“列单子”。立足信息收集及时、问题反馈及时、人才服务及时,在乡镇设置人才工作服务站,配备专(兼)职人才工作者200名,实时收集、及时上报辖区内各领域乡村振兴人才需求。


市县联动“派单子”。聚焦供需精准对接,分联盟秘书处根据入盟人才专业擅长、职务职称等精准画像,编制人才供给信息清单;总联盟秘书处汇总乡村一线人才需求,及时派单至分联盟秘书处,由分联盟秘书处精准筛选派单至相关专家人才,目前已反馈1900余条需求信息。


专家人才“接单子”。建立专家人才接单“四个一”机制,对乡村反映的需求一小时响应、一天内办理、一周内回复、一月内回访,推动专家人才深入230所乡村重点学校、200家基层医疗机构、870户种养大户、77个产业园区,开展技术指导、专题讲座、结对帮带等活动,解决柑桔、蚕桑、畜牧、教育等领域难题920个。


用才主体“评单子”。建立用人主体评价机制,制度化明确服务事项、工作标准等7大类32项定向评价指标,通过开发小程序、电话回访、定向打分、任期考核等方式,全面掌握人才服务乡村的实绩实效,技术服务首次解决率达93%、意见反馈满意度达94%以上。


03

聚焦作用发挥激不活,建立健全联盟典型引领体系


“揭榜挂帅”激发创新潜能。按照“乡村出题、人才揭榜、成果共享”思路,征集遴选嘉陵区糯高粱专用品种选育等10个人才合作项目,面向全国“张榜求贤”,给予人才专项资助30—100万元,带动协议投资达6000万元,以高端人才服务团队推动技术难点重点攻关。


“创办领办”凝聚发展合力。依托产业园区、涉农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平台载体,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领域科研人才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,可按规定离岗创新创业、兼职创新或在职创办企业。


“试点示范”带动全面进步。在试点上,落实定点联系指导、定向跟踪服务等制度,明确分联盟每年至少打造3个示范点位、评选10个典型案例。在示范上,每年评选10个优秀团队、10名突出贡献人才,在职称评定、岗位晋级等方面予以倾斜,推动形成以点带面、抓点示范良好效应。


04

聚焦本土人才带不好,建立健全联盟人才培育体系


“师带徒”抓好传承。遴选320名非遗传承人、致富带头人等类型专家人才作为“发展导师”,每人传帮带2名以上“徒弟”,“面对面”“手把手”传授技艺技能、解惑答疑、共同破题、分享创业实践经验,超额带徒1名以上且经考核合格的,市财政给予奖励资助。


目前,全市累计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1300余名、乡村能工巧匠4500余名,开发文化旅游项目13个;培养产业专技人才1320余名,开发新产品、新技术183项,预计带动农业产业总收入提升7000万元以上。


“实践场”提升技能。联合农业产业园区、企业经营主体、重点中小学校、示范医疗机构等,打造川渝柑桔、尚好桑茶、市中心医院等开放性、沉浸式、专业化的高品质乡村人才实训基地120个,开展实训32批1500余人次。


“聚资源”抓好培训。整合各地各部门培训政策、项目和资源,打包涉农部门培训资金5000万元,灵活专家轮流授课、学员“擂台比武”、实地调研观摩等培训方式,专项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、岗位能力培训2200余人次。


05

聚焦工作联动统不起,建立健全联盟责任落实体系


“政策清单”赋能。梳理整合“嘉陵江英才工程”“果州优才计划”等政策,给予特设岗位、项目申报等方面支持;用好“果州人才绿卡”,为入盟人才提供住房保障、医疗服务、子女教育等“一揽子”服务,解决人才后顾之忧。


“督导清单”增效。每季度印发工作督导清单,联合组建专项工作督导组,采取实地走访、查阅资料、会议座谈等方式,对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专家人才工作情况开展督导,对发现的问题以整改清单及时反馈至分联盟和所属单位,限期整改销号、实时跟踪督促、形成“工作闭环”。


“责任清单”放权。印发年度工作任务清单,明确工作专班组建、人才信息库建立、重要政策出台等18个大项51个小项阶段性任务,每月发布分联盟任务清单和专家服务团服务清单,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要求,有效保证联盟工作推进有力有序。